全球云計算大會首次登陸中國
2015-07-01 發布者: 光浩然 閱讀數:8091
都說互聯網戰爭,唯快不破,但在云大戰之中,“騰訊云”卻遲了“老兄弟”阿里和百度好幾步,時至今日才姍姍來遲。近日,騰訊正式宣布全面開放騰訊云生態系
統,據了解,騰訊云定位于服務互聯網應用開發者的公有云平臺,覆蓋了計算云、數據云、個人云三個層面,包括云服務器、云數據庫、nosql高速存儲、羅
盤、cdn、云監控和云安全等產品。至此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,全部介入云服務市場。
移動互聯網時代,“云端”模式勢必引領互聯網產業新一輪增長,互聯網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云端并重的重要性,紛紛加緊布局。不過,大浪淘沙,互聯網企業要想在云服務市場站住腳跟,靠的不是盲目跟風,而是做出“特色”,讓網民能夠真正放心地進入“云端生活”。
互聯網巨頭“會戰”云平臺
作為如今最火爆的新興市場,云計算已成為各大it巨頭的“必爭之地”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預計,公有云市場將從2012年的1110億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1310億美元,復合年增長率為18.5%。
事實上,圍繞“云”,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和阿里已經搶得先機。9月10日,在百度舉辦的移動產品媒體開放日上,百度宣布其“百度云”總用戶數突破1億。此
外,在今年年初,百度正式開放應用引擎bae,面向所有開發者推出公有網絡應用開發和部署平臺,李彥宏也
正式確立了移動云作為四大核心業務之一的計劃,獲取了許多開發者支持。這表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,百度新添的這個“殺手級”利器已越磨越亮。而阿里云公司
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,并在2011年7月宣布,阿里云以自主開發的飛天開放平臺為基礎,正式對外提供云計算服務。據悉,阿里云的目標是要打造互聯網數
據分享的第一平臺,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先進的云計算服務公司
作為“遲到者”的騰訊云同樣不甘示弱。根據騰訊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6月,騰訊云上的應用總數超過40萬款,涵蓋了娛樂、生活、教育、
電商等方面,月流水超過1000萬元的應用達到26款。目前托管在騰訊云的應用日活躍用戶數量總和超過1億。騰訊云的整體運營規模超過了2萬臺實體機服務
器,且以每月1000臺的速度增長。
同時,國外的許多互聯網巨頭,諸如蘋果、微軟、谷歌等也在“云端”上各自為營,明爭暗斗。蘋果憑借icloud,最早坐擁上億用戶;谷歌旗下的gmail、app engine等云服務應用深入人心,微軟更是把wp手機演繹成云服務的代名詞。
“跑馬圈地”意在何為?
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在“云”上短兵相接、各展所長,比如:阿里云上的電商管理;騰訊云上的社交、娛樂;百度云上的搜索應用;新浪、盛大等借助云計算平臺推出的云主機;華為、中興等大型企業也將加入云服務陣列。那么,互聯網巨頭為何扎堆云服務呢?
大數據時代,“云”已經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,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,落后者“逆襲”的機會很大。idc專委會專家季昕華稱,“云計算iaas市場空間很大,2013-2014年是眾多企業的機會,預計3年內中國必有3-5個非常大的云計算公司崛起?!?br />
此外,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,每一朵“云”的背后都埋有“金礦”?;ヂ摼W企業可以通過收費、與開發者分成等不同手段直接賺取利潤。此前,騰訊憑借騰訊云上的應用,獲得了比例不等的分成收入,例如月度收入100萬元至1000萬元規模的開發商與騰訊各取50%。
但挖掘“金礦”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互聯網企業可以借此圈地,搶占開發者,建立生態系統。首先,“云”上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,互聯網企業可
以通過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實現盈利。比如,阿里的電商數據,騰訊的社交數據,百度的搜索引擎數據……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分析相關數據,有效細分市場,提升
平臺價值。其次,開放“云平臺”意味著擁有開發者;擁有開發者就意味著能與開發者共享用戶價值?;ヂ摼W巨頭“跑馬圈地”,圈住了用戶,圈住了業務,最終圈
住了業務的價值。
消除“負”產品構建“云”時代
不過,云服務在帶給網民眾多個性化服務的同時,也衍生了一些“負”產品,其中最核心的是用戶的隱私安全問題。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有75%的網民
擔心云計算的安全問題。眾所周知,現在互聯網上賬戶被盜、釣魚網站、個人信息的過度采集等并不罕見,而隨著越來越多“云”的開放,更多利用個人網絡數據探
知個人隱私的現象也被頻繁曝光,傳統的隱私保護手法開始變得無能為力。雖然目前互聯網企業也在探索相對應解決之道,如借由第三方來保證其安全性,但還仍有
待完善。
另外,許多互聯網企業對云服務認知不夠。通常,借“云”把用戶圈到手,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的主要目的。因此,這些企業迷信云計算的強大,盲目跟
風,使得產品創新力不夠、同質化嚴重。而
“云”時代的到來,使得用戶對“云服務”的要求也已經不再像最開始那樣,單純地需求空間越大越好,如今,更多的用戶已經對“云服務”提出了更高服務質量和
功能的需求。
對此,騰訊云總經理陳磊表示,“未來大家做‘云’,可能最終的產品形態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,關鍵還是看產品品質。”他認為未來巨頭間在云計算平
臺上的競爭差異會在兩個方面:質量和生態鏈(以及基于生態鏈的服務)。而騰訊的核心優勢在于自己的網絡架構,以及技術運營等方面多年積累的經驗。騰訊要把
向開發者的開放更進一步的原因在于,希望最終能讓騰訊的生態系統更加繁榮。
正有如礦泉水一樣,包裝、價格、宣傳或許能吸引到一部分用戶,但最后拼的還是質量和安全。云計算市場的競爭亦如此。